北京白癜风医院 广州这一次新冠,有点严重啊。 11月8日,新增确诊91例,无症状感染者2546例。 连续3日单日新增超过2000例。 网上一片嘲讽,说广州痛失“防疫优等生”称号。 唯有广州人一如既往地淡定:我觉得没什么事啊。 还有人编了个段子: 外地朋友以为广州新冠很严重,广州的朋友以为海珠区很严重,海珠区朋友认为就康乐村和鹭江很严重。而隔壁的越秀、荔湾大喊,“你不要过来啊!”番禺表示很无辜,南沙、花都刚收摊不想说话...... 广州人,究竟凭什么这么乐观? 广州,又该不该被骂呢? 01 日增2000, 竟然还不“封城”? 广州这轮新冠的“震中”,在海珠区。 之所以一直遏制不住,只因病毒在“城中村”内爆发了。 广州的城中村,人流密集,巷道狭窄,“握手楼”极多,卫生状况称得上“脏乱差”。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住在这里,时时刻刻为生计操心,不戴口罩的、不测核酸的比比皆是。 以至于短短几天,病毒就快速发生了隐匿传播。 广州在研判后,决定转运隔离整个片区! 近百辆公交大巴,总共转移了2万人! 这个数字看似可怕,其实又不可怕。 及时转运,才能避免病毒扩散;及时隔离,才能更有效地防控。 转运完毕,彻底消杀,电影大片般的画面,却给人最大的安心。 再看看广州每日新增的病例数据。 11月6日,广州新增1935例感染者,其中,社会面感染者只有8例,其余病例都是在隔离观察或高风险区发现。 如果“一刀切”封城,会不会对其他地方不公平? 如果整个广州静默,谁去考虑普通人的难处? 广州这个城市,不仅经济发展迅速,而且烟火味极浓。 它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。 也正因如此,生活在这里的人才会感到幸运。 一位住在海珠区的朋友说: “家住江南西,可以下楼取外卖,可以去店里打包,就在区域内活动,下楼做核酸,听政府指挥,应该很快就能解决。” 广州市民为什么这么乐观? 因为,这是广州政府给的底气。 02 确诊数暴增, 广州说公开就公开了? 半个月以来,广州确诊数据不断上升。 连卫健委都“再三强调”: “当前,广州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、最严峻的新冠。” 这明明是一条“负面消息”,底下却赢得一片喝彩: “广州可以公正透明公开,值得点赞!” 恐慌来自未知,击溃我们的往往不是病毒,而是恐惧。 但广州始终如一的透明化,足以让大家安心。 具体确诊多少,每天新增多少,行程轨迹都说得一清二楚。 别的地方只报确诊数,广州连感染数都算进去,“大大方方”上热搜。 外地朋友都表示“服气”: “看到数字第一眼就觉得,广东人真实诚。” 广州之所以被赞,不是因为她回回都能“快准狠”,而是她足够透明。 更难得的是,广州始终最大限度地保护“每一个人”。 不封城,没有大规模地停课,大部分人的生活照常。 该工作工作,该做核酸做核酸,人人情绪始终稳定。 就连特殊群体也没有被放弃。 卫健委副主任张屹表示,要“不惜代价,优先救治病人”。 发布暖心的一封信,为管控区域内的孕产妇提供最到位的服务。 甚至直接打开“绿色通道”,让病人顺利得到救治。 一位网友说得好: “一刀切只是懒,但广州不懒。” 在广州,我们相信官方的数据是真实的; 在广州,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不卖惨作秀; 在广州,我们的市民积极配合大家争做志愿者…… 精准化防疫,广州选了最难走的一条路。 这条路的背后,是她对每一个人最周全的考虑,也是最温暖的善意。 03 实施静默管理, 大家生活还一切如常? 11月4日晚,海珠区宣布全区域静默。 途经区内的所有公交、地铁线路,要不停运,要不飞站。 11月5日-6日,正是成人高考的时间。 海珠区设的考场就有526个,考生足足有1.56万人。 换作别的地方,大型考试撞上新冠,直接“一刀切”喊停考试。 海珠区的考生,却在巨大的不安中等到了好消息: 考试如期正常举行; 地铁、公交车及共享单车在11月5日、6日上午6时至9时正常服务; 为各考点的考生贴心准备了面包和水; 调配了200台大巴,在考试结束后,转运疏散各考点考生。 这个举措,真的太温暖人心了。 广州就像一个大家长,无微不至地照顾好每一个考生。 如果我是参加考试的考生,我一定会感到十分幸运。 辛辛苦苦努力了一年,甚至好几年,不就为了在这一天全力一搏吗? 如果满怀期待和准备,却被突如其来的新冠泼了冷水,被突然通知取消考试,该有多么失望,多么无助啊! 幸好,他们在广州,幸好,考试能正常举行。 那两天,海珠区有一名考生没有去考场。 他作为一名党员,一名退伍军人,正在支援网格抗疫工作。 尽管为考试准备了很长时间,他还是义无反顾地主动报名冲锋在抗疫一线。 党组织考虑了他的特殊情况,但他还是坚守在一线岗位上。 “考试明年还有机会,但新冠防控一刻不能等。我无悔自己的选择,我为能到一线参战感到自豪。” 广州和她的街坊,一直都是双向奔赴的爱。 正因为守望相助,这个冬天变得不再寒冷。 04 实施静默管理, 大家生活还一切如常? 静默不等于封城,防疫不等于停摆。 新冠当下,经济震动,普通人的一粥一饭来之不易。 “一刀切”并非长久之计。 或许我们真要走出一条新路子。 这些天来,海珠“静默”了,又没有完全“静默”。 每户每天可有1人外出采购。 比起以前的“家家户户不许出门”,更加人性化了。 超市、菜市场里,一切米面粮油、肉蛋蔬菜等应有尽有。 甚至比平时多供应了3到4倍。 线上的各种买菜平台,并没有出现一片灰。 相反,各种菜品十分齐全,连分拣人员和外卖骑手都大大增加。 对于封控区域的居民,政府采取“电瓶车送到点、手推车送到栋、人手送上门”的方式配送。 每两天就上门派送一袋沉甸甸的爱心物资包,管饱肚子,管够用。 保证大家手中有粮,家里有活,心中才不慌。 这一点,广州真的做得很好。 封控只是阻挡病毒的传播,但没有暂停人们的人生。 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活,或许才是防疫的最佳答案。 有一位网友是这样评价的: “广州就像一个情绪稳定的中年人,富足淡定,不争不抢,却永远走在前列。” “情绪稳定”,说来简单,背后却包含了太多东西。 正因为广州默默扛起了许多,才能让街坊们过上了一切如常的生活。 “也许外面人觉得广州很要命,但广州人觉得还是没啥变化。” 我们习惯了为新冠让步,生活,学习,娱乐……所有的空间都在被挤压。 但广州的做法,让我们看到了:原来,防疫和生活之间,真的可以平衡。 新冠三年了,或许我们的思路真的要改变了。 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太过简单粗暴,制造了多少乱象和惨剧。 抗击病毒再重要,也重要不过寻常老百姓的生活。 要比,就比谁更精准, 比谁更把老百姓冷暖放在心上, 比谁真的担当。 广州正在努力做,为她的街坊而坚持不懈。 街坊们全力配合,只愿早日回到几个月前的广州。 相信这一次,广州一定行!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